“我来到广西,就是希望将击剑运动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,并发掘出更多优秀的击剑人才。”广西佼佼击剑俱乐部理事长董佳乐在接受采访时,注视着俱乐部墙上挂满的奖状与奖牌,坚定地说道。

出生于1999年的董佳乐,曾是江苏省击剑队的职业运动员。“作为运动员,我习惯于面对挑战。”2017年,这位年轻的剑客了解到击剑这项曾经的“贵族运动”在广西尚未普及,凭着对未来的憧憬,他踏上了南下的创业之路,创办了属于自己的击剑俱乐部。
初次踏足广西,董佳乐便敏锐地发现了这片土地的潜力——当地青少年表现出的韧性和专注力,成为了发展体育项目的重要优势。“广西的孩子吃苦耐劳,只要给予专业的指导,他们一定能有所成就。”怀揣这样的信念,他并未直接复制发达地区的击剑培训模式,而是因地制宜,根据广西青少年的特点量身制定训练方案。
为推广击剑运动,董佳乐和他的团队从草根做起。他们进入校园,带着装备为孩子们开设体验课,细心教授握剑姿势以及基础动作。周末或节假日,他还组织社区公益活动,让家庭条件普通的孩子也能接触这项运动。面对初期家长的疑问和犹豫,他用一次次的演示和耐心的沟通,展示击剑对于孩子意志品质和专注力的积极影响。就这样,他坚持了八年。
2021年,广西首届青少年击剑锦标赛成功举办,500多名青少年选手穿戴护具,在剑道上展开激烈较量。这场比赛不仅标志着董佳乐推动击剑运动迈出了关键一步,还带动了周边的经济消费,展示了击剑运动的社会效益。此后,击剑在广西的发展愈加清晰。
2022年,击剑正式成为广西区运会的竞技组比赛项目。2024年,由董佳乐团队承办的广西击剑公开赛获得了中国击剑协会认证,吸引了国内外诸多选手参与。到了2025年,第二届公开赛参赛人数同比增长了30%,甚至还吸引了澳大利亚运动员远赴广西参赛。
随着赛事规模不断扩大,这项运动不仅收获了越来越多的认可,也为广西的击剑人才创造了更广阔的舞台。董佳乐回忆起自己早期培养的学生首次站上全国赛场的情景时,激动地说道:“那一刻我热泪盈眶,成绩不是最重要的,让广西的击剑选手能够参与全国比赛,这才是我工作的意义。”
近年来,董佳乐的团队已培养了20多名广西本土的国家级击剑运动员,其中不少学生进入了优质本科院校。他常对孩子们说,“剑道上的坚持也适用于人生中的每一个领域。”
展望未来,董佳乐的规划清晰而明确。他希望组建广西青少年击剑队,推动更多本土选手在全国乃至国际赛场亮相;建立区域性联赛,形成常态化的击剑人才选拔机制;同时,通过体育交流活动,连接东盟国家,让广西成为中国—东盟体育合作的重要桥梁。他还向有志于扎根西部发展的青年分享经验:“要读懂这片土地的真实需求,而不是机械复制过往的经验,这样才能实现共同成长。”
如今,董佳乐的团队中,广西员工占比已达50%。许多从东部地区来的教练选择了在此定居。他从一名职业运动员成功转型为体育产业的推动者,构建了包括培训、竞技和赛事在内的完整击剑产业链。他的探索不仅让击剑运动成为广西的体育名片,也为西部发展体育产业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路径。因此,他荣获了第二十五届“广西青年五四奖章”。
尽管身处一片陌生的土地,但如今的董佳乐早已视广西为家。他笑着说:“每次出差超过七天,我就开始想念这里。回到南宁后,吃上一碗热辣鲜爽的米粉,才真正觉得回来了。”

从个人的开拓到团队的坚守,从击剑运动的推广到完整产业链的逐步形成,从竞技人才的培养再到经济发展的助力——董佳乐用八年的时间为广西注入了一股新生力量。他不仅是一位懂专业、接地气的实干家,也是一位西部体育事业的践行者。而这片沃土,也始终记得给予坚守者应有的回报。